为推动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促进技能交流与创新,12月2日,高技能人才交流、技能大师工作室两场座谈会先后在东华教育集团召开,来自院校、企业、技能大师工作室等不同层面26位代表齐聚一堂,共同探讨高技能人才培养的新思路、新途径和新举措,共话人才培养与技艺传承。长春科技学院党委书记崔高嵩主持座谈活动。

高技能人才交流座谈活动现场

长春科技学院党委书记崔高嵩主持座谈活动
思想交汇,经验融合。座谈会上,13 位代表先后发言,聚焦高技能人才、校企合作、技能大师工作室主题,分享了他们在技能提升、工作室运营等方面的宝贵经验与深刻见解,现场气氛热烈,互动频繁。 “更好地培养高技能人才,要做到教育与产业发展紧密地结合,实现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的有效衔接。”吉林职业技师学院副院长李新刚率先发言,分享了学院在培养高技能人才方面的经验与思考。

吉林职业技师学院副院长李新刚发言
中铁十三局技师学院党委书记、院长祝春雨提出突破学制教育加岗位技能培训,在国家标准教材基础上,增加最新的企业的内训课程。他说“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就是用真实的工作环境,真实的工作岗位和工作任务来培养学生,这个是至关重要的。”

中铁十三局技师学院党委书记、院长祝春雨提出突破学制教育加岗位技能培训
技术技能平台建设在高技能人才培养上发挥着重要作用。长春汽车职业技术大学教务处副处长董世刚介绍了本院创新做法:“我们聚焦科产教一体化发展,探索研究院、产业学院、教学学院和培训学院4院合一模式,打造走出了一条课程产自工厂,师生变身师徒的高端人才培养之路。”

长春汽车职业技术大学教务处副处长董世刚介绍了本院创新做法
如何发挥高技能人才在技术创新与生产升级中的核心作用?长春卫星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副部长许金鹏表示:“人才是公司创新发展的第一生产力,探索人才创新培训模式,搭建人才发展的平台,构建人才队伍发展体系是全力打造英才集聚的人才高地的有效举措。”

长春卫星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副部长许金鹏发言
“本科生如果扎下心学技能,一定会有很好的一个效果。要着力打造技能型、应用型人才综合培养模式,要从人才培养方案上解决。”长春科技学院刘洋教授就综合人才培养谈了自己的想法。

长春科技学院刘洋教授就综合人才培养谈想法
匠人匠心,创造高品质。与会技能大师们以自身成长经历和成功案例分享了他们在团队建设、技艺传承和技术攻关方面的成功经验,展示了各自工作室在技艺传承、技术攻关方面的优秀成果,激励着在场的每一位参会者。 国家技能大师工作室领衔人牟少志谈同大家一起分享了工作室建设理念、制度、人才培养模式。谈到成果,颇为自豪:“工作室开展以点代面、以赛代培、以压担子与师带徒相结合的创新培养等模式,已累计培训8700人时,培养成手模修工80余人,培养出省级以上技术能手21人,获评全国技术能手3人、长春工匠3人、省级以上技术能手20多人。”

国家技能大师工作室领衔人牟少志谈同大家一起分享了工作室建设理念、制度、人才培养模式
“匠心+匠手,铸就匠人之魂,魂是真正的结果,匠心铸魂关键是手上的工艺,手上的绝活,心手合一,铸就匠魂。”全国人大代表、一汽集团红旗工厂技术处首席技能师齐嵩宇深情讲述了老一辈33天造红旗故事后深情说到。

全国人大代表、一汽集团红旗工厂技术处首席技能师齐嵩宇深情讲述了老一辈33天造红旗故事
国家级技能大师刘井泽工作室2023年被评为国家级技能大师工作室,主攻方向是数控车削技术和变速器轴齿加工领域,谈起工作室技术创新,刘井泽认为:“对于工作室建设来说,没有‘创新’的‘实干’是墨守成规,没有‘实干’的‘创新’是无源之水。”

国家级技能大师刘井泽谈工作室技术创新
世界技能组织董事会成员、竞赛委员会主席冯建强从世赛角度与大家一起探讨了高技能人才概念内涵,他认为:“高技能人才不是单单的指技能过硬,同时应具备设计、策划、管理、检讨、改善、修订等能力并在不断循环中迭代更新。”围绕赋能吉林省实施人才强省战略,他给出了具体建议。

世界技能组织董事会成员、竞赛委员会主席冯建强从世赛角度与大家一起探讨了高技能人才概念内涵
此次座谈活动为不同领域的高技能人才提供了深度交流的机会,通过分享与互动,大家相互学习、相互启发,为进一步提升技能水平、推动技术创新奠定了坚实基础。与会代表们纷纷表示,将以此次座谈会为契机,继续在各自的岗位上发光发热,为培养更多高技能人才、助力产业升级贡献力量。 座谈会前,与会领导、嘉宾共同参观了长春科技学院校史馆。



与会领导、嘉宾共同参观了长春科技学院校史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