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讲问题、讲学生的疑惑
中国之问,时代之问,人民之问,世界之问,要回答“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等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因为学生对教学内容的困惑主要来源于三重矛盾。一是理论知识习得与对现实生活复杂性无所适从之间的矛盾。二是主流价值观的树立与对现实社会多元价值立场辨别不充分之间的矛盾。三是理论知识的深刻性与学生朴素的思想认知之间的矛盾。
2.讲成绩、讲事实
讲整体的事实、发展的事实、联系的事实。因为事实能够证明道理。“从根本上说,没有扎扎实实的发展成果,没有人民生活不断改善,空谈理想信念,空谈党的领导,空谈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空谈思想道德建设,最终意识形态工作也难以取得好的成效”。
3.讲信仰、讲道理
黑格尔说:人应尊敬自己,并应自视能配得上最高尚的东西。信仰不是一种关于外部客体的纯粹认识现象,而是内在地包含有主体的人格成分。马克思主义信仰是具有漫长信仰前史的历史性信仰、是具有深层潜意识支撑的精神信仰、是具有坚实理性论证的科学性信仰、是具有深厚群众基础的人民性信仰、是具有强烈现实追求的实践性信仰。
4.讲历史、讲故事
故事是人类最古老的思想传播与传承的形式,善于讲故事是古今中外优秀教育者共同的特点,要讲“人类故事”、“中国故事”、“初心故事”、“领袖故事”、 “榜样故事” “百姓故事”,讲好中华民族的故事、中国共产党的故事、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故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故事、改革开放的故事,特别是要讲好新时代的故事。
以教材为纲组织故事内容,在读懂读透教材的基础上把故事选好、讲好,既不照本宣科,也不离题万里。讲故事是方法,也是能力。“故事不是凭空编出来、写出来的,故事的背后是活生生的事实,是沉甸甸的实践”。
5.讲理论、讲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从当下一般情况看,学生对于知识的获取能力日益增强,但整合、比较能力还需要培养。从当前的授课内容看,思政课传授的课堂知识很多都是学生接触过的,这是学生认为课程“乏味”的重要原因。当学生在探究解决问题之道的过程中发现已有知识和理论难以支撑问题解决时,教师再及时引入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内容,亮明观点和立场,能够起到更好引导学生认识马克思主义科学性和真理性的效果。